蝦苗不上田的四大誤區(qū)
點擊次數(shù):401上傳時間:2024/1/1 20:48:01 文章來源:
又是一年育苗季,上個月底,大部分龍蝦塘的蝦苗都已經(jīng)大批量出洞了(干旱區(qū)域除外)。冬季育苗工作的重要性想必各位老板早已熟爛于心,不必小編在此再重復贅述。但有幾點是小編在一線工作時發(fā)現(xiàn)很多老板們經(jīng)常忽略的地方,導致蝦苗囤積在圍溝里,遲遲不上田,耽誤了蝦苗快速生長的大好時機,也是池塘來年無法出早蝦的重要因素。小編經(jīng)過這段時間的觀察,總結(jié)出四大要點。那么,導致蝦苗不上田的四大誤區(qū)有哪些呢,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詳細闡述。
誤區(qū)一、圍溝中雜草過多,未及時清理
圍溝邊的雜草叢是蝦苗的天然遮蔽場所,尤其是剛剛脫離母體的小蝦苗,沒有母蝦的保護,易被泥鰍,鯽魚等小雜魚捕食。圍溝保持適當量的雜草,可在冬季為蝦苗提供保溫和躲避場所,枯草泡水后氧化腐爛的有機碎屑也可以作為蝦苗的部分食物來源。因此,利用好池塘的雜草叢對龍蝦苗越冬很有益處。但凡事有度,過多過少都不可取。圍溝雜草太少,蝦苗易被天敵捕食,影響蝦苗的成活率,但這樣的龍蝦塘并不多見。圍溝存留過多的雜草是冬季最常見也是各位養(yǎng)殖師傅最容易陷入的誤區(qū),很多師傅認為圍溝里的雜草留的越多越好,如此苗子出來后躲避的場所越多,存活率會越高。
殊不知,這種方法弊遠大于利。小龍蝦池塘里的種蝦大部分是在圍溝邊上打洞產(chǎn)卵,所以絕大部分蝦苗出洞后一開始都會聚集在圍溝里。圍溝水位通常比平臺水位深,水溫低,蝦苗密度很大。相反,平臺水位淺,冬季不結(jié)冰的情況下一般保持30公分左右的水位即可,水溫相對于圍溝的要高2~3℃。此外,平臺活動空間廣闊,密度適中。蝦苗可以攝食大量腐爛的稻稈碎屑,枝角類以及紅線蟲等天然餌料,可以快速蛻殼生長。如果圍溝雜草過多,甚至封溝,易造成蝦苗長期躲在雜草叢里。這與池塘水草過多,起捕不到商品蝦的原因相同。結(jié)果導致蝦苗遲遲不肯上平臺覓食,耽誤蝦苗在冬季生長快速的時機,延遲來年出早蝦的時間。
誤區(qū)二、冬季投食只投喂圍溝,不投平臺
由于圍溝里聚集著大量蝦苗,田里的蝦苗看到的只有少數(shù),很多養(yǎng)殖老板們?nèi)菀撞饺脒@樣的一個誤區(qū):投食一直只投喂圍溝,平臺上不投食或投得很少。其實不然,池塘里95%以上的蝦苗一開始都在圍溝生長,但經(jīng)過一段時間的生長后,小龍蝦苗體質(zhì)翻了幾倍,已經(jīng)具備了上田覓食的能力,大蝦苗地會轉(zhuǎn)移到平臺上進行下一階段的覓食生長。若平時投食只投在圍溝,圍溝里的食物足以提供蝦苗的生存需求,形成一個舒適區(qū),蝦苗由此生成惰性,一直躲藏在溝里,不但會提高餌料系數(shù),使蝦苗的生長速度變得緩慢,更增大了大蝦苗蠶食小蝦苗的風險。
在這里,小編想提醒各位使用濾餌多肽的老板,在使用濾餌多肽喂蝦苗時,前兩次可以只在圍溝里投喂濾餌多肽,此時蝦苗剛孵化出來不久,還尚未具備上田的能力。投喂兩次過后,一定要及時舀蝦苗進行打樣或晚上觀察,發(fā)現(xiàn)有2公分左右的蝦苗,就需要在平臺上大量潑灑濾餌多肽,將苗子引上平臺。
誤區(qū)三、池塘水位未及時加到淹沒內(nèi)埂,減少了蝦苗上田的渠道
雖說小龍蝦池塘的水位在冬季不宜過深,但也不是越淺越好。小編在一線觀察到許多池塘到上水的時候,一開始水位只達到圍溝,田里通常只有10公分左右的水位。老塘在上水后2~3天就可以用桶舀到少量蝦苗,7~10天就能觀察到大量蝦苗(用水桶平均一次可以舀到4~5顆蝦苗就算多)。但很多池塘上水后都未能及時加深水位,白白錯過了冬季適宜龍蝦苗為數(shù)不多的生長周期。所以,池塘在上水后能觀察到蝦苗數(shù)量較多的情況下,需要加深水位,讓蝦苗及時上平臺覓食生長。同時,淹出下一批蝦苗,充分利用池塘空間資源,爭取在10~11月份最適宜蝦苗生長的時間使池塘蝦苗盡可能生長,提高蝦苗規(guī)格。
每個池塘情況各不相同,為了更精確池塘加深水位的時間,在上水后每隔2天舀蝦苗初步估算池塘出洞的蝦苗數(shù)量。當池塘蝦苗數(shù)量達到上述標準后,就需要將水位加到淹沒內(nèi)埂,讓蝦苗順利上田攝食生長。有些池塘的內(nèi)埂高度不一致,可在較高的內(nèi)埂每隔4~5米挖寬度為20~30公分的缺口,平臺上保持30公分左右的水位即可。如此,蝦苗可通過缺口順利地轉(zhuǎn)移到平臺上生活。
誤區(qū)四、每年不處理內(nèi)埂的雜草
田埂草和水花生是龍蝦塘田埂上最易滋生的雜草,常常令人頭疼不已,原因是這兩者生命力非常頑強,人工砍除后很快又瘋長,可謂是野火燒不盡,春風吹又生。若不每年定期砍除,滋生的雜草會增加內(nèi)埂的高度,兩年不除草的池塘通常增加10厘米左右。增加池塘上水的難度,也為蝦苗提供大量躲避位置,延遲上田時間。所以內(nèi)埂上的雜草(主要以田埂草為主),需要在稻谷收割前打兩遍草胺磷,待草枯萎后燒除,留少量雜草叢,然后在內(nèi)埂每隔4~5米挖出寬度為20~30厘米的缺口,增加蝦苗上田的通道。當然,針對未打草藥但內(nèi)埂雜草處于青綠狀態(tài)又特別多的情況下,可先人工砍除雜草,然后在內(nèi)埂上盡可能多挖缺口,方便后期池塘上水管理。